2012年5月23日

400賺2億的神話 海龜創辦人 理查•鄧尼斯(Richard Dennis)

理查•鄧尼斯現已退休,但他在期貨市場的傳奇經歷至今仍為同行稱道。他親手帶出來的十幾個徒弟在全美期貨市場是一支生力軍,管理的資金達數十億美元。他自己靠l , 600美元起家,到退休時家產已達數億,理查•鄧尼斯現已退休,但他在期貨市場的傳奇經歷至今仍為同行稱道。他親手帶出來的十幾個徒弟在全美期貨市場是一支生力軍,管理的資金達數十億美元。

60年代末,鄧尼斯在交易所打雜,逐漸對期貨市場發生興趣。1970年夏天,他覺得時機成熟,準備親自投入期貨市場一試身手。他從親朋好友處借來 1600 美元,想買一個交易所的席位,但因資金不足,只能在很小的“美中交易所”購得一個席位,花去l,200美元,剩下的本金只有400美元。就是這400美元,最終被鄧尼斯奇跡般地變成了兩億多美元。用他父親的話說:“裡查這四百塊錢滾得不錯。”



鄧尼斯並不是天生就會做期貨的。中學畢業後,他到交易所找到—份臨時工,每月薪水40美元。他邊幹邊學,自己悄悄開了一個帳戶做期貨。剛開始賠多賺少,一月的工資還不夠一個小時賠的。但好在他做的量很小,賠的錢很有限。多年後鄧尼斯回憶那段時光時,覺得那筆學費交得很合算,他學到了很多東西。那時他還不滿21歲,還不能直接進交易所做單。他父親替他站在裡面叫價,他在外面指揮。就這樣斷斷續續地做工兩年,賠了大約兩千塊錢。他滿21歲那一天,他父親松了一口氣說:兒子,你自己去做吧,這一行我可是一竅不通。


鄧尼斯對早期做單的體會是:第一,剛開始做時還是多輸少贏為好,因為那時候你手頭資金少,輸得有限,若等你做大後才開始輸,那麼代價要大得多。其次不要偏執,要靈活機動,有人很容易犯偏執毛病。如果第一筆大賺是做多頭,那他一輩子隻喜歡做買單。反之則一輩子隻會做空頭,70年代通貨膨脹厲害,商品期貨有幾年只漲不跌。有些人自己沒賺到錢,但看到身邊有人賺了大錢,無形中便養成愛做多頭的習慣。這非常有害。


鄧尼斯進入“美中交易所”後,頭3個月做得很漂亮,趕上那年玉米鬧蟲害,很快就將400美元滾成3000美元。他本來是要去讀大學的,但只上了一周課便決定退學,專職做期貨。有一天他進了張臭單,一下子賠了300美元,心裡覺得不服,一轉方向又進了一張單,很快又賠了幾百。他一咬牙又掉轉方向再進一張,就這麼來回一折騰,一天就賠掉l/3本金。


從那以後,他學會了掌握節奏。賠錢不稱心時,趕緊砍單離場,回家睡一覺,等一段時間再做下一次決定。那一次賠錢教訓很深刻,鄧尼斯再也不因虧損而加單或急著撈本。另外,賠錢會影響一個人的判斷力,所以最好等一段時間再做單。


鄧尼斯學會的另一點是:做單要順勢,勢越強,越容易賺錢。他在交易所現場當交易員,主要是靠跟市場走賺錢。很多人有了利潤總是急著離場,甚至在市場漲停板時也急著獲利出場,生怕賺到的錢泡湯,這時候鄧尼斯總是把單子接下來,第二天總是賺大錢, 1978 年鄧尼斯決定離開交易所現場,從辦公室做單。幾年前,期貨市場還比較單一,主要是商品期貨。到70年代末,外匯、證券等期貨市場已逐步成熟。為了從更多的市場謀利,鄧尼斯決定退出商品交易所現場,從場外做單。


第一年由於不習慣,鄧尼斯賠了些錢。後來他發現:第—,離場做單已沒有現場做單時那麼快捷,因此要看得比較遠,多做一些長錢。其次在判斷走向方面也不大相同。在現場你可以感覺得到,比如有幾個人在市場轉向時總是錯,當你知道他們同時做多頭或空頭時,你自然就會對市場的走向有較正確的判斷。離場後這方面的資訊沒有了,就得想辦法另找判斷市場的依據。


鄧尼斯成功的關鍵在於及時總結經驗教訓。他基本上屬於無師自通,所有的經驗和知識都是在實踐中從市場學來的。一般人賺了錢後欣喜若狂,賠了錢後心灰意冷,很少用心去想為什麼賺,為什麼賠。鄧尼斯在賠錢後總是認真反思,找出錯誤所在,下次爭取不再犯。賺錢時則冷靜思考對在哪裡,同樣的方法如何用到其他市場上。這樣日積月累下來,自然形成自己一套獨特的做單方法。

• 追隨趨勢

• 技術分析

• 反市場心理

• 風險控制

1.追隨趨勢:絕對不要一廂情願認為某一價位是高價區和低價區,自以為是的“逢高賣,逢低買”,抄底、摸頂都是非常危險的。理查•鄧尼斯認為能判斷對的只是市場可能走的方向,但朝某個方向究竟走多少得由市場去決定。理查•鄧尼斯偶爾也破例試一試抄底或摸頂。在1974年的糖交易中,理查•鄧尼斯在60美分/磅的價格拋空糖,但是11月時最高升到66美分/磅,後來一路跌到13美分/磅。但他後來又在10美分/磅附近抄底,屢抄屢敗,據他自己說,賠的錢超過摸頂拋空下來賺的。所以逆勢的結果仍然是得不償失。做單要順勢,勢越強,越容易賺錢。他在交易所現場當交易員,主要是靠跟市場走賺錢。很多人有了利潤總是急著離場,甚至在市場漲停板時也急著獲利出場,生怕賺到的錢泡湯,這時候鄧尼斯總是把單子接下來,第二天總是賺大錢。

2.技術分析:理查•鄧尼斯分析行情主要以技術分析為主,並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,以跟隨大市趨勢為原則,與他的合夥人數學博士威廉.厄克哈德,設計了一套電腦程式自動交易系統,但當自動電腦程式自動交易系統與自己的入市靈感背道而馳時,他會選擇暫時離場,不買不賣。

3.反市場心理:不要向多數人認同,因為在期貨市場大部分人是賠錢的。期貨市場有一種“市場心理指標”指出,如果80%的交易者看多,則表示頭部不遠了,行情會跌;80%的交易者看空,則表示底部不遠了,行情會漲。(但對於初入門者須慎之又慎,筆者。)

4.風險控制。從第一次犯錯誤賠掉1/3本金時起,理查•鄧尼斯就學會了風險控制。一般說來,好單進場後不久就會有利潤,一張單進場後要是過了一兩周還賠錢,十有八九是方向錯了。就算回頭打平了出來,但是過了那麼長時間你可能還是錯了.進單後總要做最壞的打算,你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往往就會發生。所以要設好砍倉價位,過了價位堅決砍倉。

培訓期貨交易員

理查•鄧尼斯與他的朋友威廉•厄克哈德兩人在期貨交易方面配合得天衣無縫,一同創下美國期貨史上少有的佳績,但他倆在人生哲學方面卻有很大差異。理查•鄧尼斯高中畢業後一直做期貨,是在實踐中殺出來的。威廉•厄克哈德卻是飽浸文墨,他們經常爭執不休的問題是“:究竟一個成功的交易員是天生的還是練出來的?”


理查•鄧尼斯認為是可以培養的,威廉•厄克哈德則認為更多的是靠天份,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,乾脆打賭驗證。為此,他們在1983底和1984年初《華爾街日報》上登尋人廣告,尋找一些願意接受訓練成為期貨交易者的人。工作條件是:交易者必須搬到芝加哥,接受微薄的底薪,如果交易賺錢可以有20%的分紅。慕名前來應聘者上千人,他們從中挑選了80人到芝加哥面試,最後選定23人從事此項訓練計畫,這23人的背景、學識、愛好、性格各不相同,具有廣泛的代表性。


理查•鄧尼斯花了兩周時間培訓,毫無保留教授他們期貨交易的基本概念,以及他自己的交易方法和原則。他教導學生追求趨勢,先分析決定市場是多頭還是空頭,進場交易時必須做好資金管理,適當控制買賣單量,並選擇時機獲利出場。理查•鄧尼斯在亞洲參觀一家水產養殖場時發現該場繁殖烏龜很有一套,回來後一時興起稱他的徒兒們為“龜兒”。


課程結束後,理查。鄧尼斯給每人一個10萬美元的帳戶進行實戰練習。這些龜兒還真爭氣,在4年的訓練課程中,23名學生有3人退出,其餘20人其餘都有上乘表現,平均每年收益率在l00%左右,而他付給這些學生20%的分紅就達3000-3500萬美元,其中最成功的一名學生,4年下來替理查•鄧尼斯賺了3150萬美元。名聲傳出去後許多大基金會紛紛出高薪來挖人,如今大部分“龜兒們要麼被挖走,要麼拉出去單幹,手頭都控制著上億元美金,成為期貨市場的一支生力軍。“海龜”的名聲也越叫越響。結果證實理查。鄧尼斯的觀點是正確的:成功的交易者是可以通過訓練與學習而得的,這無關乎聰明才智,全在於交易者的方法、原則。